央廣網成都6月23日消息(記者賈宜超 王利)退耕還林是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,四川從1999年試點開始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,該工程共惠及了四川2200多萬農民。
  退耕還林對於四川的生態環境保護,以及幫助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非常大。記者在四川敘永縣農村採訪,一路逼入眼帘的綠色和與農民的交談得到了很好的印證。四川是農民工輸出大省,退耕還林對這裡來說意義更加特別。比如在敘永縣,很多農村青壯年年前就開始外出務工,村裡留下的老人小孩居多,農村種莊稼的勞動力明顯不足。敘永縣很多山區坡耕地,種的都是玉米等等農村物,由於自然條件氣候等原因,農民收入並不是太高。這樣就造成了農民不出去打工,收入就很低,出去打工家裡的勞動力又缺乏,很多土地要拋荒的情況。退耕還林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,因為林木不需要像種玉米等莊稼那樣投入那麼多精力。敘永縣殷家溝的村支書說,他們村在種樹等等需要勞動力的時候,打工的人就回來一趟,平時家裡留下的人管護就足夠了,這樣就解放了勞動力。現在村裡荒山都造上了林,解決了村民的大問題。退耕還林國家還有補助,加上來自林業的收入,老百姓的收入就增加了,家鄉也更美了,大家自然也就喜歡的不得了。
  退耕還林可以給當地村民帶來收益,而且美化家鄉,所以群眾對這項政策非常喜歡,所以大家表示希望繼續實施,擴大實施面積。另外,還有農民表示,希望能進一步完善林區道路,解決運輸問題,缺水的地方能建設蓄水工程。山區的農村總體來說收入水平還是比較低,這樣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收益。
  綠色中國行動報道組今天走進了四川省敘永縣赤水鎮,當地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,幫農民種果樹,既讓農民的收入大幅增加,也讓生態環境得到改善。
  赤水鎮位於四川的最南端,與貴州省畢節市只隔著一條赤水河。赤水河谷氣候乾燥,晝夜的溫差比較大,比較適宜水果的生長。因此,赤水鎮也是有名的“水果之鄉”。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,赤水鎮因地制宜,大力發展果林種植,目前桃子、李子等果木都已經形成規模種植。種植果樹不僅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進程,還大大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。沿著赤水河岸邊行走,赤水河岸邊的坡地上滿是掛滿枝頭的桃子和李子。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赤水河流域完成人工造林37.9萬畝,退還耕地還林7.7萬畝,村民王雲說,坡地上種上果樹後,減少了水土流失,他們的收入現在每畝能達到2500元左右,比以前是翻了好幾番。他家20多畝的果園,一年就能掙好幾萬。
  赤水鎮村民王雲說,由於雨水比較多,今年果園的柑橘產量會降低,不過現在的收入比以前好了很多,環境也好了,不再是一些荒地。現在正好是桃子和李子的成熟期,在社區1組裡,一些農民正忙碌的在果園裡摘果,用背簍背到不遠處的貨商那。因為品質好,池水的水果吸引了眾多買家慕名而來。  (原標題:[綠色中國]四川退耕還林14年惠及2200萬農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vwrtfzki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